文 | 墨山看客
编辑 | 墨山看客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俄罗斯在防空领域特别是在反无人机技术方面几乎一直处于劣势。然而,近期俄罗斯突然亮出一项新武器——激光武器,表现出相当强的反无人机能力。在多次实战测试中,这种新型武器成功击落了大量乌克兰无人机,不仅弥补了俄军在这一领域的不足,还为俄罗斯的军事防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经过这次实战验证,俄罗斯终于意识到如何有效应对无人机威胁。与此同时,这也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在军事技术选择上的决策是正确的。
激光武器的战场表现
展开剩余81%从实际战斗情况来看,俄罗斯的激光武器在顿巴斯战场上的表现堪称亮眼。自从2023年3月部署到前线后,仅仅三天内,激光武器就成功击落了230架乌克兰无人机,极大缓解了前线士兵的压力。激光武器的工作原理非常直接——通过高能激光束烧毁无人机的电池或摄像头,导致无人机失去动力而坠毁。
这种武器最大的优势是它几乎不产生任何残骸,且不像传统导弹那样需要大量的后勤补给。最重要的是,激光武器的单次打击成本非常低,远低于价值十几万美元的“毒刺”导弹,单次激光发射的成本仅为几美元,这对于减轻经济负担来说是巨大的优势。
但看似完美的激光武器也并非没有缺点。首先,激光武器对电力供应的要求极高,它并不是一个可以随时携带使用的设备,通常需要外接发电设备提供稳定的电源。一旦补给线被切断,电力供应无法保障,激光武器的效能将大打折扣。此外,激光武器的打击精度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风沙、雨雪等都会影响其命中率,面对多架无人机的蜂群攻击时,激光武器的效率会显著下降。最关键的是,激光系统往往只能锁定一个目标,这使得它在面对大量无人机时,效率相对较低,无法同时处理多个目标。
激光武器的局限性
尽管俄罗斯推出的“手杖”激光枪在射程上有了提升,达到1500米,但它仍然只能进行单点打击,面对乌克兰不断进化的无人机,特别是如“柳特”这样的高效攻击无人机时,依然显得力不从心。事实上,激光路径本身就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虽然技术上看似先进,但在实际战斗中,激光武器的作用受到诸多限制。面对蜂群战术的数量优势,激光武器的单一目标打击方式显得更加脆弱和被动。
中国的战略布局
与俄罗斯的“亡羊补牢”式应对不同,中国在无人机发展上的选择早已超前,展现了深远的战略眼光。2025年6月,中国的“九天”无人机完成首飞,标志着中国在蜂群作战领域的重大突破。这款被誉为“蜂群母舰”的无人平台,并不是单独作战的空中战斗机,而是一个能够在短短十秒内发射出300架微型无人机的空中指挥平台。这样大量的无人机能在极短时间内进行集群打击,产生巨大的战略效应。
蜂群作战的优势不仅在于其震撼的场面,更在于其改变了传统防空系统的作战思路。传统战斗机的导弹数目有限,而“九天”无人机能够在短时间内覆盖50公里的空域,形成多角度、分批次的连续攻击。这种高效的攻击方式,对传统防空系统造成了巨大的挑战,防空导弹的高昂费用让其与小成本的无人机作战并不划算。
更为重要的是,无人机蜂群作战具备天然的经济优势。蜂群战术的成本仅为传统空战的5%,而模块化任务舱的设计使得“九天”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灵活切换功能,如电子战、火力压制和信息中继等。与此同时,中国强大的民用无人机产业为军用无人机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到2025年,中国无人机市场的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形成了军民融合的生态体系。即使对手拥有先进的防空武器,也难以抵挡低成本、高智能、全方位攻击的无人机蜂群。
战略视野与长期竞争
中国在无人机领域的突破,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更是在战术和战略层面的全面布局。通过严格的技术管控,中国能够确保战略优势不被逆向工程破解,而这一点也为蜂群战术的长期战略价值提供了保障。在未来的战场上,中国的无人机蜂群作战将不仅仅是一项战术选择,而是战争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激光武器虽然在短期内解决了一部分战场问题,但仍然依赖于被动应变的战术,缺乏主动进攻的能力。在这场无人机战场的角逐中,俄罗斯和中国的策略有着本质的差距:中国的选择更具前瞻性,旨在从整体上重构作战体系,而俄罗斯的激光武器则更像是试图填补现有防御体系的漏洞。
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从表面上看,俄罗斯和中国都在尝试应对无人机带来的战争压力。俄罗斯依靠激光武器解决眼前的挑战,而中国则从一开始就瞄准了全面重构战术体系,选择了蜂群作战这一前瞻性的道路。两者的路径虽看似相似,实则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一个是被动应对,另一个则是主动出击。
激光武器的部署和操作要求较高,无法在广阔战场上大规模运作,且面临多目标攻击时效率大打折扣。而中国的“蜂群母舰”则通过数量和人工智能控制突破传统防空体系,能够在发现、决策到打击的全过程中展现出极高的效率。这种全面的系统化作战模式,不仅在军事上具有优势,也能在非军事场景下发挥作用,进一步提升了战场的应变能力和韧性。
美国五角大楼最近的评估也指出,“九天”无人机已改变了未来战争的规则,不仅因为它飞得快,更因为它背后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战争理念。未来的战争将不再单纯比拼谁的武器更先进,而是比拼谁能更快速地将技术转化为战术体系,进而主导规则的制定。
总结来看,中国在军事方面的前瞻性布局和完善的后勤支持,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国家战略的体现。而俄罗斯的激光武器,虽然短期内缓解了某些战场问题,却依然陷入被动应对的战略局限。两者的差距,正是战略眼光的差距。通过俄乌冲突的教训,中国的军事战略已经逐渐展现出其在未来战场上的深远优势。
发布于:天津市广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